名称和徽章
一、本会名称
巴色差会宣教士于1847年抵达香港,1849年在中国广东沙头角开始福音工作。1851年韩山明牧师(Rev. Theodore Hamberg)强烈要求设立教会,于是在香港借浸信会的两间破屋当聚会所开始聚会,当时名叫“客家圣会”。次年,向政府申请得在西营盘的一块地,建礼拜堂,名为“巴色会堂”。换句话说,从1852年开始正式使用“巴色会”为教会名称。
1882年,巴色会会友南来,在古达老山芭垦植。后于1886年,在罗泰丰山芭建亚答礼拜堂,称巴色会福音堂,即是老山堂的前身。
本会于1925年自立后,为了饮水思源之缘故保留“巴色会”名称改称“般鸟巴色会自立会”(般鸟是Borneo之译音)后因马来西亚的成立,本会遂于1964年2月2日,正式改名为“马来西亚基督教巴色会”(The Basel Christian Church of Malaysia)并于1966年4月2日注册于The Trustees(incorporation)Ordinance CAP.148。

二、本会徽章
会徽的意义:
帆船(红色):历史背景
先贤前辈由中国远渡重洋,千山万水到沙巴设立巴色会。虽经惊涛骇浪,但有主基督为舵手,终能平安经过。
神山(白色):差传
在圣灵的光照引领之下,无论前路多么崎岖难行、危机重重、试探连连,亦能胜过,并要将福音的种子遍播整个沙巴。
圆圈(蓝色):在主爱中团结合一
不分种族、肤色、语言、风俗习惯,众门徒都被圈在天父的爱中(即在主爱中团结合一)。在基督的救恩下作完全人,同心合意将福音传扬。圆圈也代表神爱的长阔高深。
蓝色:永恒
代表长远的历史和永恒的无始无终,也代表温柔和平。
红色:圣灵
代表圣灵的火,满有爱心、信心、热心、智慧、勇敢前进。